2021年06月02日 18:08 來源:中國新聞網
(八閩千姿)風雨六十載 泉州雙陽華僑農場定格歸僑記憶
中新社泉州5月31日電 題:風雨六十載 泉州雙陽華僑農場定格歸僑記憶
作者 吳冠標
陳舊的歸僑老照片、來自印尼的舊樂器、有著濃厚時代氣息的大拱門……在僑鄉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,新開放的雙陽華僑農場文化展示館講述了當年安置歸僑的關懷史、雙陽華僑農場開發建設的奮斗史和歸僑職工銳意進取的改革史,定格難忘的歸僑記憶。
“這座大拱門是雙陽華僑農場的‘標志性建筑’!币贿M入文化展示館,雙陽華僑農場場長莊燕燕便介紹起映入眼簾的大拱門。昔日的農田和山地變成了朝氣蓬勃的現代化新城區,而這個大拱門,總能幫這些歸僑僑眷們找到過去的記憶。
今年是洛江雙陽歸國華僑回國60周年,也是雙陽華僑農場成立60周年。一甲子風風雨雨、艱苦奮斗,通過展示館里的“旅居遭難 祖國迎歸”“崢嶸歲月 櫛風沐雨”“時代正來 砥礪前行”三大篇章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一張張老照片與一份份證書,記錄著歸僑們在印尼的生活:他們有的是工人,有的是小商販,有的還在當地的華文學校上學……
彼時,雙陽華僑農場猶如“祖國母親的臂膀”,將歸僑們攬入懷抱。面對從未接觸過農業的歸僑們,僑務工作者與當地農場職工通過“傳幫帶”,讓歸僑們學習新的生產技能,用勤勞的雙手齊心協力建設起自己的新家園,逐漸適應了新生活。
同時,歸僑們也將許多印尼風味融入了新生活中,印尼服飾“巴迪”“紗籠”,印尼樂器“昂格隆”,印尼美食“九層糕”……
“在印尼,許多女孩子都有一樣手藝,有的是做菜,有的縫紉,我母親就很擅長繡花、做衣服!鄙頌閮S眷的莊燕燕指著自己捐出的繡花繃套笑道。
在文化展示館的一面墻上,寫滿了雙陽華僑農場里歸僑僑眷們的回憶錄,一字一句,無不透露著對祖國的熱愛與感恩,又滿懷著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與信心。
“我認為我們應該多講講這些歷史給我們的后人聽,讓他們永遠銘記!庇∧釟w僑、雙陽華僑農場原副場長洪木龍這樣寫道。
莊燕燕表示,60年來,雙陽華僑農場的變化日新月異,我們不會忘記昔日歸僑們的拓荒精神。建設文化展示館,正是為了銘記與傳承這樣的精神,打造出“傳家寶”,弘揚豐富多彩的華僑文化。
值得一提的是,距離雙陽華僑農場文化展示館不遠處,新建成的巴厘民俗文化園已成為當地一個知名景點。每當夜幕降臨,伴隨著歡樂的印尼民歌《哎喲,媽媽》,居住在附近的印尼歸僑們穿著“巴蒂克”(印尼傳統服飾),跟著音樂翩翩起舞,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。(完)
中國政府網|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|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|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| 中國致公黨 |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|
國家移民管理局 | 中國新聞網 | 中國僑網 |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:100037 聯系方式:gqb@gqb.gov.cn
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
[京ICP備05072101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2928]